玉林社区   玉林天天茶座   分析购物中心行业及消费品牌发展研究
返回列表
查看: 376|回复: 0

分析购物中心行业及消费品牌发展研究

[复制链接]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1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12840
发表于 2021-11-27 20:26:1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玉林红豆网会员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10月29日,由零售商业与互联综合服务商——赢商主办的第九届商业地产西南峰会在重庆金科大酒店成功举办。[url=http:///www.dealskoo.com/]shopping[/url]的最新消息可以到我们平台网站了解一下,也可以咨询客服人员进行详细的解答![align=center]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[/align]








本届西南峰会将以“潮商业·玖弥新”为主题,从全新视角出发,围绕“开业潮”、“科技潮”、“文化潮”个关键词全面展开,以专业的视角,溯本源、瞻未来,细数商业潮头风口,共见商业波澜壮阔新征程!现场设置汇聚商业项目展、国潮主题展、商业推动城市发展主论坛、专业报告发布、「金坐标」颁奖盛典等众多形式丰富的主题活动。








活动现场,赢商研究总监廖洁女士,为大家带来《购物中心行业及消费品牌发展研究报告》主题演讲,从大数据角度出发,从宏观经济发展、城市人均购物中心面积、各地区购物中心开业及存量状态、品牌选址逻辑、商圈发展等多维度分享最新研究成果,为行业当下以及对于成渝及西南地区的商业市场评判提供有力参考。








一、国内购物长期结构性增长高景气、可持续增长是关键


1、过去十年,购物中心面积高速增长,区域分化在加深


作为城市线下最核心的消费场景,过去十年,购物中心面积高速增长。但是从总量上来看,购物中心存量的相对增速从2021年开始同比下降,而增量在2021年达到峰值约5500万㎡后也开始逐年减少;同时每年的“增量存量”比值近年也呈持续下降态势。这也提示,区域的分化在加深。








从体量上来看,过去十年间全国平均每座体量保持在约91万平方米。这说明,91万平方米的平均体量,既能保持良好的规模以布局不同的业态,也能维持着可控成本,接近目前城市线下消费的最优解。








2、各省:大湾区、长角、成渝城市群是核心消费区域


按照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将我国27个省份、直辖市划分为个层级,从人均购物中心面积来看,各省份差异较大,大湾区、长角、成渝城市群是线下消费投资最多、最活跃的地区。








上海、北京、江苏、天津、浙江、重庆,广东作为人均购物中心面积大于04平方米人的第一层级,疑是经济最活跃的地区,充分证了购物中心的增长,是建立在经济繁荣、线下消费发达的基础上。








而辽宁、福建、陕西、安徽、湖北、吉林、四川、海南、山东、黑江、江西、湖南、贵州属于第二层级(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中等地区:(0204平方米人)。


从增长率来看,贵州、江西、湖南、安徽四个省份增长强劲。贵州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5141%,是全人均购物中心这十年来增长最高的一个省份,这也说明当地政策的扶持,以及基础在不断的提升当中。








在人均购物中心面积较低的第层级(<02平方米人)——山西、青海、云南、河北、河南、甘肃、广西,似乎都与其人口规模、经济增长不相匹配。廖洁表示:房地产投资长期看人口,过去十年的经历也充分印证了这一观点,商业地产更是植根于此。从宏观层面,人口格局趋势已经相当明显。一线城市群虹吸效应显著;内陆省会城市逐渐成为新的内陆增长极,中西部地区省会城市崛起;东北成为全国人口净流出最多的地区,而海南人口净流入较多。人口自北向南迁移趋势进一步明确。


建设或运营一个购物中心,就是投资某个特定区位,个体购物中心可以将自己运营到极致,但不能改变宏观的底层因素。必须寻找那些高景气、可持续增长的区域。


、上海是购物中心之都,但新一线城市正在弯道超车


由于区域发展的极化效应,头部城市在消费偏好、消费模式上会形成示范效应。全国9大重点城市(北京、上海、广州、深圳、成都、重庆、天津、杭州、武汉)线下消费发达,城市购物中心规模占比较高,商业地产建设较活跃,是购物中心行业的引领者,为其他区域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样本。


但更让人惊讶的是,成都以超过2000万一举成为人口第四大城市,显示出成渝经济圈的强大吸引力。从人均购物中心面积的增长率上看,杭州、成都等新一线城市正在迅速地弯道超车。








杭州的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仅次于上海,由于产业的迅速发展,人口的高速流入,以及长角一直以来的良好线下消费基础,城市购买力旺盛,让其成为购物中心运营商必须争夺的战略城市,竞争也相当激烈。








购物中心是一个长期投资的行业,基础商业体量的上涨,也是城市商业力量上升的信号之一。对头部新一线城市而言,城市进阶和经济发展让高端消费人群的增长潜力巨大,在顶级商圈建设的赛道上弯道超车一线城市并非不可能。


人均购物中心面积仅次于上海、杭州的,是中部第一大城市武汉,这里有着良好的线下消费商业氛围。武商、中百、汉商、中商,武汉四大本土零售商业渗透几乎所有武汉核心商圈——奢侈品集结的武广商圈、钟家村商圈、王家湾商圈、街道口商圈、徐东商圈等。出台一系列加中部地区崛起的相关政策,让武汉这个中西部地区核心增长极城市迎来重大机遇,大量外地开发商迅速“瞄准”武汉市场,“扎堆”进入武汉,寻求市场机遇,抢占先机。


在人口的迅速增长基础上,成都既是消费时尚中心,又是文化前沿阵地,消费品类趋于多元化。成都国际知品牌和国际消费者集聚程度高,已成为时尚品牌进驻内陆城市的第一梯队,国际大牌、轻奢纷纷进驻,包括:HW、POMELLATO等。而小众、文艺与潮牌入驻,如U、GG、AS等,带动了更多年轻客群的消费力度。


二、2021上半年开业购物中心分析


据赢商大数据统计,2021年16月全国开业购物中心148个,总体量合计12万平方米。对比2021年同期,大幅增长约倍;与2021年同期相比,数量约为86%,体量约为90%。数据表明,购物中心开业量显著恢复,尤其是五一金周前后,0+个购物中心扎堆开业,4月整体开业量略超疫情前的2021年同期数据。需要提及的是,上半年存量改造项目达14个之多,体量达122万平方米,占总量的近10%。








华东区各地开业量居高,北区开业量低迷


上半年开业购物中心分布七大区,各区集中度排序没有太大变化。仍以华东区为首,华南、西南两区开业量接近,华中区较前个区域拉开较大差距,华北、西北开业量依旧相对低迷,不足10个,东北仅1个项目开业。








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重庆拟开业的购物中心有65个,是全拟开业量最大的城市,但在上半年只开出了7个购物中心,下半年预期增长量相当庞大。


逾五成项目集中在商业一、二线城市,低线级城市仍值得关注


从城市商业线级分布看,商业二线城市占比最大,达到4%;商业一线城市其次,上海、北京、成都、深圳、广州、重庆共6个城市占比达22%;商业线、四线、五线城市占比分别为16%、11%、17%,可见下沉市场仍有大市场空间。








从城市看,开业数量在个或以上的城市共16个,6个商业一线城市全部在列,另外10个均为商业二线城市。











中体量项目占主导,小体量项目缩减


上半年开业购物中心体量仍以5万平方米以上,15万平方米以下的区间为主,其中510万平方米(不含10万平方米)区间项目最多,占比8%;1015万平方米(不含15万平方米)占比亦超成,较往期略有增长;5万平方米(不含5万平方米)区间的小体量项目则有缩减的端倪。








多家企业开业量未达全年计划,万达上半年开业11座万达广场


上半年,头部房企开业最激进,成项目集中在10余家企业。其中万达、新城、华润置地、世纪金源、印力、王府井、湖、宝等企业均有个及以上购物中心开业万达开业数量第一,上半年合计开业11个万达广场,另外原计划6月开业的2个项目延期。新城控股、华润置地均为5个项目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对比各企业年初计划的全年开业量,多家企业上半年开业量未达全年的四分之一。以万达为例,其计划全年开业项目50个,上半年仅开出11个;新城控股全年计划开业25个,上半年仅开出五分之一;爱琴海全年计划21个,上半年仅开业1个。不过从往年的开业情况来看,企业大部分项目都集中在下半年开业,由此看来,下半年才是开业重头戏。


、2021H1开关店报告:“补偿性”开店潮席卷,整体开关店比107,相比2021年明显提升


1、购物中心品牌开关店整体情况


2021年上半年,消费市场逐渐回暖。M招商、品牌商重整旗鼓,市场信心得到提振。从开关店情况来看,2城1000家购物中心各业态品牌门店均呈小幅扩张态势,新关店25000余家,新开店27000余家,整体开关店比107,相比2021年以及疫情爆发前均有明显提升。








2、业态比较:文体娱整体开关店比16,五大业态中表现最优


零售:2021上半年,虽零售业态整体呈现上行,但服饰零售“拖后腿”——整体开关店比089,生存空间被其余业态分食。相比2021年开关店比072的数字,虽稍显回暖,但何时能摆脱颓势,仍是未知数。








非服饰零售业态整体开关店比124,呈现上行态势。汽车体验店高速扩张,开关店比高达558;IP主题店、礼品玩具、潮流数码、小型便捷超市等延续扩张态势,开关店比超过180。








餐饮:2021上半年,餐饮整体开关店比104,呈现小幅扩张。除了休闲餐饮开关店比略小于1外,其余细分品类均大于1,烧烤铁板烧延续扩张态势,开关店比为餐饮中最高。


休闲餐饮是唯一开关店比小于1的细分品类,具体来看,茶饮赛道竞争白热化,喜茶、奈雪的茶等连锁品牌以高速扩张占领市场;上半年斩获较多融资的咖啡赛道,呈现上行趋势;烘焙甜品表现最差,开关店比为088,仍处转型阵痛期。








儿童亲子:2021上半年,儿童亲子整体开关店比119,呈现明显回暖态势。“胎”政策利好儿童相关消费,儿童教育、儿童游乐继续领跑,儿童零售、儿童服务收缩放缓。儿童教育在上半年表现优异,其中才艺培训、思维科技培训深受家长青睐。而随着“双减”政策落地,未来儿童教育或将面临新一轮洗牌。








文体娱:2021上半年,文体娱整体开关店比16,为五大业态中表现最优异者。其中,体育运动、娱乐休闲大幅扩张;文化艺术小幅收缩。体育运动开关店比161,积极扩张,通过运动增强免疫力成为新生活方式,外出健身需求水涨船高。








生活服务:近年来,人们对美好生活服务的向往愈发强烈,消费者对于“美好生活”相关品类的消费意愿有所提升。据赢商大数据分析,2021上半年,生活服务整体开关店比118,各细分品类均有所扩张。








、不同城市商圈购物中心开关店分析


城市:一线城市除餐饮扩张势头优于二线城市外,其余业态均被赶超,且其零售业态呈现收缩。二线城市消费崛起、营商环境改善,加之一线城市零售物业租金高企、竞争激烈,品牌商进驻二线城市的意愿不断提升。








商圈:市级商圈零售业态经营承压、加速洗牌,而区域商圈零售业态却呈现上行,反映零售业态加速向租金更低、人口消费力亦较强的地方迁移。








新兴商圈的儿童亲子、文体娱、生活服务业态发展势头优于成熟商圈,但成熟商圈对于零售、餐饮业态的吸引力更强。可见,新兴商圈更倾向于满足亲子、休闲、生活需求。








购物中心:中高档、高档购物中心开关店比相对较高,这些项目往往背靠力集团,拥有稳定的品牌招商资源,且在推广活动、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创新举措较多,客流、业绩较有保障,品牌商进驻意愿更强。








开业年以上的,在上半年的新开门店相对较多,对品牌的吸引力更强。


四、门店密码不同业态的选址逻辑


奢侈品:高线、高商场是必然选择


具有“凡勃仑产品”特征的奢侈品,在定价时,往往采用“一级价格歧视”的定价准则,其核心目标客群并不在于“二八法则”下的长尾客群,而是几乎没有价格敏感性的头部高净值客群。根据贝恩咨询的数据,奢侈品5%左右的高净值客群贡献了一半以上的销售额。


在我国,高收入人群较多地集中在经济发达、具有各项优势的高线城市,必然成为奢侈品的首要选择。








基于奢侈品品牌门店数赋值,赢商行研团队得出各个城市的奢侈品服务值,其呈现出明显的层级梯度。


第一层级:北京鳌头独占,上海紧随其后,两者的奢侈品服务值分别为205、172,远远超过其他城市的均值,体现出极高的奢侈品发展水平与成熟度。


第二层级:包含西安、成都、杭州、重庆、沈阳、深圳、南京、广州、天津、大连、哈尔滨等18个城市,从奢侈品的城市络关系来看,成渝地区的消费比较发达,门店很突出。这是按照奢侈品的服务值与不同的城市商业指数的匹配。


第层级:包含青岛、合肥、亚等41个城市,其奢侈品服务平均值皆低于总体均值,且绝大多数城市只有1、2家门店,属于奢侈品发展中下水平。








奢侈品的数量和档次在影响商场运营的同时,亦享受高端品牌壁垒、高规模投资、高建造设计标准打造的高端购物体验、强运营管理能力等护城河带来的利好。


据赢商大数据监测,超过90%的商场属于高端档次,81%的商场定位为重奢;高端商场,成功降低了高客单奢侈品的客群搜索成本,助力单店现更高的坪效与利润。而这,也是商场满足其所属区位消费人群需求的最终选择结果。


运动装:服装中最景气赛道,渠道必须匹配产品定位


运动鞋服是鞋服行业中成长性最为领先的子行业。2021年国内运动鞋服行业市场规模达到150亿元,2021~2021年年均复合增速保持在177%的高位,并且2021年疫情冲击下同比增速仅下滑15%。从子行业横向对比看,运动鞋服在服装行业的各子行业中近5年的增速均排在第一,成长性突出。








以安踏为例,为速摸清消费者需求,提高渠道效率,安踏结合数字化在渠道推广DTC(直面消费者)业务。以覆盖最广泛、随机性的大众群体为目标,安踏主品牌在早期孵化、扩张期,选择街铺与商厦为主要渠道类型,以避免与开在购物中心、独立百货的外资运动品牌正面刚。但随着品牌进入成熟期,街铺流量下跌,叠加购物中心、独立百货亦能吸引到一定大众客流,且拥有广告效应,安踏主品牌逐渐增加商场场景中的门店布局。20212021年,安踏主品牌非街铺门店的占比从10%+提升到25%+,期间关闭1000多家低效的店铺,新开店铺趋向落位商场内。








定位高端,对标高端客流的FILA、迪桑特,由于渠道建设特殊要求,始终坚持以购物中心与独立百货为主。








在商圈策略上,安踏主品牌在北京、上海、广州,安踏主品牌门店一开始主要密布在老城区传统商业聚集地。但随着这些城市周边区域商圈的崛起,安踏门店开始放状向周边扩展。而在北上广深,FILA的门店聚集于城市核心的区域,且向着顶流商圈靠近。


咖啡:消费方式的扩散效应,品牌从高线到低线的下沉


相对于悠久历史的饮茶而言,咖啡的演化进程相对较短,但这期间也发生了多次行业演替,才形成了目前以星巴克、麦咖啡为代表的现磨咖啡,以雀巢、麦斯威尔为代表的速溶咖啡,以雀巢、得利、G等为代表的罐装咖啡共存的市场形态。








星巴克不仅为消费者提供优质的产品,同时设计风格独特和宽敞的客区为消费者提供了合适的社交场所,从门店的体验出发,满足了消费者的社交需求。通过将消费者留在店内,星巴克加强了消费者与品牌的联系,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。


截至2021年12月,星巴克高线城市(以新一线城市研究所划分标准算,包括一线、新一线及二线城市)门店存量高达95%。其中,有星巴克开店的商圈日均客流比星巴克商圈高两倍以上。这也显示了星巴克城市选址上的优越性:随着咖啡市场容量的不断递增,品牌持续加密;城市中心商业体日趋饱和,大量城市新白领安家,星巴克逐步承担着中心外溢而出的消费力;把店开在旅游景点,疑是星巴克对“第空间”的再度延伸。形成与景区的良性互动。








一线城市的消费方式,拥有明显的扩散效应。近年来咖啡市场的增长在不同线级的城市同样明显。随着这种消费方式的扩散,星巴克等头部品牌,均在不断开拓新城市,挖掘消费潜力,提高集中度。


目前星巴克进入低线城市的最低标准是月人均可支配收入不低于2000元。


据统计,星巴克布局的21个六线城市(最低线级)平均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76126元年,最低值为25828元年,对应数据为2152元月。








而星巴克在底线城市的选址逻辑上,更注重抢占城市核心金地段商场,注重与购物中心的强粘性。


新能源汽车:渠道变革,行业竞争大,必须高举高打、速拓店


最先开创商场直营模式的是特斯拉,早在2021年月,特斯拉就宣布,要将美国销售大规模向线上转移,并将投资重心转向售后服务。目前大多数采取直营模式的新能源汽车品牌,都采取体验店与交付中心的运营模式。








新能源汽车品牌竞争非常激烈,月度销量排是资本市场极为关注的信息。2021年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融资共89起,融资金额已突破千亿元大关。


据统计,新能源车门店引进数量TOP城市依次为上海、杭州、深圳,均为“汽车限购限牌”的特大城市。


从城市线级来看,2021年以来,一线、新一线城市共引进了664家新能源车门店,占比高达90%,新能源车仍在渗透一线、新一线市场。但这个占比,相比2021年有所下降,且二线、线城市品牌占比均有所上升。可见新能源车的硝烟已悄然蔓延至下沉市场。








近年来,以“蔚来中心”为代表的这种“在核心商圈开大店”的思路,掀起了新能源车品牌高端门店的比拼大赛,导致繁华的核心商圈成必争之地。


据赢商大数据分析,同比2021年,新能源汽车20212021年市级商圈开关店比有所下降,而区域商圈则呈上行趋势。








2021年,是新能源车入驻购物中心的爆发期。据调查,一家购物中心引入家以上新能源车店的情况不在少数。它们往往占据商场入口、扶梯口等位置,在吸客引流、品牌引领、租金贡献等方面力均不容小觑。


值得注意的是,2021年以来,新能源们逐渐从中高档向中档、大众化购物中心扩散。从门店引进数量来看,大众化购物中心入驻门店数达71家,表现不俗,某种程度也说明了新能源车入驻的目的逐渐从制造话题声量,转向寻求更稳定消费力。








五、商圈是城市商业文化标志也是城市商业繁荣载体


商圈主要指在一定经济区域内,由多个商业店铺聚集而成、满足消费者购物、餐饮、娱乐等多样需求的聚客点,并以该聚客点为中心向周边辐,具有一定消费力、集聚力和辐力的商业聚客圈。


对于、商业地产企业、品牌端而言,商圈的价值体现在其体地域上。对此,赢商通过识别商业要素集聚的区域来界定商圈的核心范围。


商圈识别只是展示商圈的体地域范围,商圈真正的内涵因其区域位置、周边客群、产业聚集等要素不同而不同。商圈分级考虑商圈内商业质量情况,对城市内的商圈进行“核心商圈区域商圈社区商圈”级划分。核心商圈辐全市,品牌质量高,商业延续性强。区域商圈主要是服务片区,多位于区域交通枢纽或聚居中心。社区商圈,服务周边,以日常生活服务为核心。








商圈的分级效应影响着业态的构成与品牌的选址。如优衣库在市级商圈有2个,区域商圈7个,社区商圈有14个,说明日常消费,客单价一般。爱马仕在广州只有1家,他只在核心商圈里面,揭示了不同的消费力。








商圈的数量随着城市商业线级的降低而减少,并且与经济线级吻合,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国内商业发展的不平衡。值得关注地是,一线城市平均社区商圈高达216个,二线为69个,线仅为0个,这则是因为一线城市的城市化程度远远高于其他线级,能够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的社区商业普遍存在,城市整体商业发展较为成熟。








核心商圈分布,反映了当前城市商业格局与人口聚集特征,可通过6个城市的对比来说明,北京是6个核心商圈,属于单中心城市,广州是两个,成都是1个市级商圈,上海、深圳、武汉,深圳是长方形的城市,东西分布。








人群的消费场景决定了商圈的“运行”逻辑,在商圈分级的基础上,赢商研究团队综合考虑居住、工作和区位大因素及对应的六个指标,将商圈细分为14种类型。








商圈的研究可以作为触达消费客群和识别未来发展研判的一个依据。商圈的扩散程度,是一个同心圆往外扩散的趋势,它构成了以吸引力影响之下交通的可达圈。


新时代消费背景下衍生消费新趋势,开发商以及品牌商如何对市场进行准确研判,及时把握市场风向,寻求与消费者最佳契合点,是行业必备的生存法则。而本次赢商研究总监廖洁女士的分享则为行业提供了有力参考,对行业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收藏:1 | 帖子:8万



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均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岭南都会网仅提供存储服务,岭南都会网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岭南都会网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