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林社区   玉林天天茶座   常识简话“诗评”
返回列表
查看: 422|回复: 0

常识简话“诗评”

[复制链接]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1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13403
发表于 2022-1-3 04:15:0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玉林红豆网会员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所谓“诗评”,即诗歌评论,简言之,它是围绕着某一诗歌作品的再创作。也就是把某一诗歌作品读深读长的过程的具体表现。所谓“深”,是把作者想表现的思想、展露的情绪、所处的氛围进行挖掘,有的是作者想表达的,有的也许是作者当时未想到,但在作品中体现出来的,这也是俗话说“作者未必然,读者未必不然”的结果。所谓“长”,是把作者写作的手法、字词的巧用、句式的组合等等看通看透的过程,而并不是说诗歌评论要写的多么长,或者把诗歌读成小说,这都是错误的理解。[url=http:///www.30fly.com]汉语词典[/url]的相关知识也可以到网站具体了解一下,有专业的客服人员为您全面解读,相信会有一个好的合作![align=center]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[/align]

好的诗评,一定要短小精悍,切中原著的主题,尤其是要把原著的思想精髓与写作技巧用简练的语言表述出来,以供读者参考与借鉴。

因为诗歌评论也是一种再创作,所以,首先在作品的选择上就要去芜存菁。古往今来,诗歌种类繁多,派系各异,如果每首诗歌都要追根溯源,那就是“一千零一夜”了,这样的工作一般都有专家在做,或者是有特殊爱好的人在从事。既然是简话,就不在这方面发散。

因此,我就不求甚解的直观上把现代的诗歌分为类,即:晦涩、半晦涩、透明这类。

先说晦涩,当人看到一首诗(不管是长是短)时,很蒙,不知道诗句是什么意思,想表达的是什么,又好在哪里,当然,这与个人对诗的感悟与修养有关,这里不去说它。

比如庞德的代表作“在一个地铁车站”: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;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。这两句,或一句半就是一首诗,可猛一看真不容易理解。但是你把它们拆分后就是:人、面孔、幽灵,湿漉漉、黑色、枝条上、许多、花瓣。这样一拆分是不是就有感觉了。看到第一句的幽灵,是不是感觉到了人的麻木与冷漠,而第二句的花瓣是不是生机勃勃,而且还是许多,这就是生意盎然,而它们却挂在黑色的枝条上,湿漉漉的,预示着再黑暗、再沉重的环境里,生命依然向上,人们向往美好的心依然坚强不屈,这种美好也终将会出现。接着,可以去考察作品的写作年代、写作环境,然后也可以探究作者当时的心境等等。这首诗从中文字面上感觉不到韵律啦、格式啦等等,原文一定会有所表露,虽然这只是一首意象派的代表作。

我再说说透明,以卞之琳的“断章”为例:你在桥上看风景,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。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,你装饰了别人的梦。这首小诗非常直观,很透明,但透明的却很耐人寻味,不自禁的就把自己当成了诗作中的人,透明的让人刚读完这首小诗,就变成了看风景的人或是在看看风景的人。(呵呵,有点绕口!)若是再认真读一遍,一幅人物速写、白描出来了,山水画也出现了,这就是诗歌体现的绘画的美。读到这里,就有点感觉了。

在晦涩与透明中间,就是半晦涩,绝大部分的现代诗歌都在这个范畴。比如:艾青的“我爱这土地”、林徽因的“别丢掉”、汪静之的“时间是一把剪刀”等等。

还有一种特殊的诗歌体,我称之朗诵体。它是独特的,直观的,有感召力的,热情洋溢、激情澎湃的,我对这种诗体很喜欢。比如中学时学过的郭小川的“甘蔗林-青纱帐”,又如艾青的“黎明的通知”、闻一多的“红烛”等等,这样的诗作有很多,我每次读到,都会条件反性的刺激我的神经。

以上这四种,爱好诗作的朋友属于哪一类,或在向哪一类靠近呢。不管什么作品,经过时间的洗礼才会愈显青翠。因为一首好的诗歌,其生命常青。我认为,诗歌是写作者的感情在有意意间酝酿到一定程度的喷发。而“诗评”就是读者感情的再一次喷发,就比如练太极拳,每天都在声息中云来捋去,但当哪一天突然碰到需要发力时,那么,你的抖劲、绷劲会瞬间弹出。世上很多道理都是相通的,就看如何去体会。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收藏:1 | 帖子:8万



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均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岭南都会网仅提供存储服务,岭南都会网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岭南都会网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