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林社区   玉林天天茶座   常识风过万物诗意浓——梅一诗歌作品欣赏
返回列表
查看: 667|回复: 0

常识风过万物诗意浓——梅一诗歌作品欣赏

[复制链接]

3万

主题

3万

帖子

1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13403
发表于 2022-1-1 19:34:0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玉林红豆网会员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
世间每一个成功的诗人,都是通过诗歌创作,讴歌自然美景,吟咏抒发情怀,传颂人间真善美。具体关注哪些,如何把美展现给读者,不同的诗人,有着不同的思考和手法。[url=http:///www.30fly.com/juzi/]诗词名句[/url]的相关资讯可以到我们网站了解一下,从专业角度出发为您解答相关问题,给您优质的服务![align=center]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[/align]
梅一的诗歌,贴近生活,题材广泛。一块石头,一本书,一朵花,一场雨,一阵风,一株攀援的丝瓜,恋人间的一个吻痕,顺手拈来,都是诗人描写的对象,表现了诗人对现生活的热爱和强烈关注。一切景语皆情语。诗人不是为了写景而写景,不是为记事而记事,诗人笔下所有的指向和流动,都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生活现象有选择的描绘,是透过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感受,比拟内心的潮涌动荡,印证了社会生活,展示了她对生活的深度思考。这种内容的广泛性,体现了梅一对各类题材熟练而自然的把握。
梅一的诗歌,有着独特的结构风格。她的诗歌表达形式,常常是层次上的大开大合,描写对象的忽然转换,语言上的不断跳跃。初读梅一的诗,有时可能不会立即适应和领会其手法,细读进去,你会发现,她的诗歌层次开合、语言跳跃,承载并装饰了诗人心灵冲动的过程,际是思维的跳跃,是一段遐想的灵动。需要耐心细致的去读,反复咀嚼、体会、思考,才能领会其手法的奥妙,进而领会其内涵的深刻性。有时,其层次的组合,需要打碎了,重新排列,才能读懂和理解,才能发现其中蕴含的意义。
梅一的诗歌,常常用隐喻,形成一种诗歌语言的张力,丰富和扩大诗歌内涵。反映到具体的诗歌上,就是具有想象性,并通过想象创造新的意境,达到诗歌内涵大于语言表面的状态。这种状态,根据意境不同,表现为语意的扩大或收束。细读梅一的诗歌,每一首都不是浅显的直白,而是预留预设了一种空间,让读者通过想象去填补,这样,诗人和读者就形成了隔空交流,达到心理上的融通,给读者限美好的想象,现鉴赏中的领悟,这是诗性思维作用于语言的艺术境界。
充满张力并焕发的诗意,这是梅一诗歌富有艺术魅力的一个重要特色。一般来说,具有“张力”的诗歌不是静止的,而是“寓动于静”的,这是诗歌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。这种表达,扩展了诗歌的容量,引发更广泛更深刻的思考,耐人咀嚼,回味穷。这种表达,语句形象生动,令人印象深刻;有时令人感受到一种冥冥之中的微妙情绪,又看不真切,“不知所云”,不能一下明白。所以,读梅一的诗歌,你不能只看她明面写了什么,更要看表面的诗句寓意了什么。
以梅一的几首诗歌为例,可以看到梅一诗歌的内容广泛、思想深厚、结构独特,以及对诗歌语言张力的激发和驾驭。
在《庙宇》里,诗人想象自己“与沃野独坐”,一边与石头对话,一边放牧白云,又聆听着“枯树与季节商谈波光粼粼的事”,因为“一朵花的密码,足够制造更多的梦”。这里表现的跳跃,在梅一诗歌里是一种标准配置。
在《牡丹花或逃避》里,诗人既含糊又明确地描绘了一场类似马拉松的恋爱。“一朵花。一开口就有美丽的裂痕”,这是在强调爱的代价。明面上,诗人写的是逃避,际展示的,却是内心对生活的执着和眷恋,是精神的想象,是回味和享受。“你的身体,是我年轻的味道与你对语或抚摸”,是“彼此认领”,像“迷途的人回到故地每年,我都用未来取证此刻”。当然,诗人笔下的牡丹花代表谁,是自己还是暗示(指代)了别的什么,读者只能想象,不能也不必知道具体。
梅一,是成熟的诗人,对于诗有独到的见解,多了哲思。一块石头,一朵花,一场雨,都能引发诗人的联想,激起她写作的热情。在《古村遇雨》里,在“人来人往的山路上”,诗人看到“石头蹲在路旁有着棱角分明的侧脸”,诗人的意识跳出体外,时间被拉至回忆,所以她才“不时停下,与另一个自己打招呼”。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描写,也是奇特的。“毗邻的溪水忙着记录的古迹和倒影”,还有“几声颗粒状的鸟鸣”。这种诗的质感给读者的感受是鲜明的。诗人看到“满目都是风吹草动的事情”,于是,“风吹不动的都交给雨”,这是一种诗性超然的决绝,表现了诗人异常豁达,也是对人生的态度。
诗歌起源与自然,又超脱于自然。诗人总是对生活有着浓厚的兴趣,善于细心地观察身边的一切事物,并与社会生活做对比,从而引申出不一般的意义。《我赞美一切善于攀援的事物》里,诗人面对一株丝瓜,顺着它的攀援,看到了丝瓜“奋进的样子”,看到了“铁丝上锈蚀的光阴”,联想着人生,联想到人类,“每日里试图抓住些什么”,直至“举起胜利的宣言”。然而,诗人的思维总是与一般人的思维不同,诗人在赞美一切攀援的时候,清醒地看到高处潜在的危险,冥冥之中所等的一朵悬崖,是顶峰相见的喜悦,还是是共赴深渊的期待答案留给读者去思考,去想象。诗歌的外延扩张也是本诗耐读之处。
梅一是誉满安徽的诗人,多次在全国和地方获奖。她立足和扎根淮北故土,她的诗歌中,充满了对脚下这块土地的深沉爱恋。在她的组诗《运河物语》里,我们看到,相城的一辆马车,“带着四千年的滚滚风尘,鼓起风雨、梧桐、典籍、琴声”,述说着淮北建城的悠久历史;转笔,又“从一块煤,城市火热的底色说起”,把“一幅画卷在淮之间徐徐展开”,像刚刚舞动起山河,又把目光转向大地,铺叙这个城市的历史、现状和未来。
诗人的笔下,总有惊人的句子。在梅一眼里,“大运河从未停止发芽、生长”,“一条古船泊于时间的旋涡,留住风声与潮来潮往”。我们跟着诗人看到,南山“红瓦白墙平房的炊烟”,像“《诗经》里的菡萏”,“夏天在一片荷叶上滚来滚去”,而“枝干上的红丝带叶子一样,随风布施,平安的祈语”,这是诗人为家乡的既往和现,写下的骄傲赞语。
在电视塔下,在大运河博物馆的门前,诗人“将时光挪移百年、千年”,问大地,也问自己,“遗留的经文遗在谁的手里树荫斑驳,像数暗语”。“我愿是一片碎瓷活在,恰好的弧度中在残缺中静默美而坚硬”,“它已经替我在大运河的泥沙中活了几千年再活几十年,不染烟尘的生活再爱一次粗茶淡饭,做一次酒壶、瓷碗活在古老的相城像一个王,守着自由的悬崖挪用玉色的光阴以湖为纸以山为笔,相城的大小山头随便用借用相城六十年的历程把笔下的美好分为:风雨和彩虹。
梅一是诗人,也曾绘画多年。这样的综合艺术素质,融在创作中,常常会让她的诗歌有一种强烈的画面感。我们知道,成熟的诗人梅一,已经有她的诗性语言,有了她诗歌的辨识度。她用诗绘成许多美丽的写意画,留在了一个预设的空间。让我们在不老的时光里,循着诗歌的张力,不断发现和撷取梅一为我们准备的那些美丽。

(梅一,女,原邵敏。鲁迅文学院安徽作家研修班结业,系安徽省作协会员、诗歌学会会员。曾获全国和地方征文一、二等奖,获安徽金穗文学奖。诗歌入选级各种文集。作品见《诗刊》《阳光》《诗歌月刊》《诗选刊》《诗潮》《延河》《安徽作家》《西部散文选刊》等)
——2021年11月19日写于淮北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收藏:1 | 帖子:8万



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均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岭南都会网仅提供存储服务,岭南都会网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岭南都会网联系删除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