玉林社区   玉林商家自荐   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还能拿来激励孩子吗?
返回列表
查看: 1002|回复: 0

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还能拿来激励孩子吗?

[复制链接]

4162

主题

4356

帖子

1万

积分

论坛元老

Rank: 8Rank: 8

积分
14230
发表于 2021-7-5 22:41:2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马上注册玉林红豆网会员,结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让你轻松玩转社区。

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,没有帐号?立即注册

x
“凿壁偷光”的成语故事,在中国读书长大的孩子应该没有几个人没听过吧。

  故事的主人公,西汉匡衡,据说家境贫苦上不起学,白天要做农活看不了书,晚上想看书了但家里又没光了,怎么办呢,邻居家居然有光!于是,匡衡把墙凿了个窟窿,借邻居家的蜡烛光线照明读书,终成一代丞相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  多么励志的故事,有多少家长曾经拿这个故事激励、鞭策,或者变相批评自己的孩子,看看人家匡衡,小小年纪自己想办法创造条件好好读书,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条件,考不出好成绩对得起谁呀。

  话说匡衡的确是农家孩子,也的确是替人帮工以获取读书的费用,但这个凿壁偷光的故事到底是真的吗?

  来,[url=http:///www.xueshun.com/]学顺网[/url]简单分析一下。

  “凿壁偷光”出自汉代刘歆所写的《西京杂记》,其中卷二有写:

  “匡衡字稚圭,勤学而无烛,邻舍有烛而不逮。衡乃穿壁引其光,以书映光而读之。”

  疑点一:

    《西京杂记》是什么类型的书呢?

      它是一本古代历史笔记小说集。记录的是西安杂史,既有历史的成分,也有很多流传在民间未经考证的遗闻轶事,况且还要带上作者的再加工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      出处非正史,这就先要给凿壁偷光的典故打一个问号了。


  疑点二:

  匡衡家是农民,这点在史料上都已经有明确记载了。

  古代农民虽然过得苦,但大家都知道,在农村基本不用炫耀房子,因为大家都是一家一户,独门独院的。

  匡衡和邻居家也不是亲戚,两家还共用一堵墙,再让匡衡在墙上凿个洞的概率有多大?大家请自行斟酌。


  疑点三:

       这也是该故事真实性最值得怀疑的地方。我们现在基本都很少用蜡烛了,蜡烛的成本也是相当低廉,偶尔买上几十根营造一个烛光晚餐的浪漫氛围简直是物美价廉。

  但你知道蜡烛在西汉时期是一个什么地位吗?

  汉朝之前,中国是没有蜡烛的。西汉初年,南越王向汉高祖刘邦敬献了石蜜5斛、蜜烛200枚等,汉高祖大喜。研究表明,其中的蜜烛便是现代蜡烛的雏形,在当时属于极为珍稀的贡品。

  有读者可能会说,那是汉高祖时期,说不定到了匡衡所在的汉元帝时期,都是西汉的第十一位皇帝了,也许蜡烛早就普及了呢。

  可事实是,蜡烛在汉朝一直属于王公贵族才能享用的奢侈品。每当寒食节禁火的时候,帝王就会给侯爵以上的官员、上品官员赏赐蜡烛,可见蜡烛在当时还属于珍品。

  一直到南北朝时期,蜡烛还是要家里很有钱才能使用,毕竟西晋两个首富石崇和王恺为炫富一决高下之时,拿蚕丝和锦做路两旁的屏障围了四、五十里PK,比谁家的珊瑚树更高大,这些在我们现代人听起来还是会觉得很奢侈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      但搞笑的是,两人还有一项比拼是,王恺家拿糖水刷锅,石崇家就拿蜡烛当柴火烧,可见蜡烛在当时还属于奢侈品,能大量用蜡烛是富贵的标志之一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       所以,看到此处的大家应该想到了吧,匡衡家邻居除非是居住在农家的隐藏富豪,否则夜晚是绝不会点蜡烛的。

       即便邻居点的是油灯,不是蜡烛,但那昏暗的灯光再经过一个洞后还能传递到匡衡的书上,就基本更是天方夜谭了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    “凿壁偷光”的故事虽多半为杜撰,但其寓意还是蛮好的。

      毕竟匡衡的家境贫寒不是假的,他通过自身的努力勤奋学习,凭借对《诗经》极为独特、透彻的解读,为当时的经学家所推崇,也因此步入仕途,步步高升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      不过以后劝孩子好好读书,不妨可以换一个成语典故,囊萤映雪如何?

       孙康靠雪光,车胤靠汇集一口袋萤火虫的光来读书,怎么听起来比凿壁还不靠谱。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登录/注册后可看大图

果然古人的励志典故,也只能当寓言故事听听算了。想了解更多关于教育史上的精彩小故事,欢迎关注[url=http:///www.xueshun.com/]正规的培训机构[/url]学顺网官方网站https://www.xueshun.com/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收藏:1 | 帖子:5万



侵权举报:本页面所涉内容均为用户发表并上传,岭南都会网仅提供存储服务,岭南都会网不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;如存在侵权问题,请权利人与岭南都会网联系删除!